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设计思想
    互联网新产品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可能不足1%。马太效应放大了成功者的光环,掩盖了炮灰们的悲号。这其实是一个赌局,每个人都在赌我就是那1%,就算今天不是,五年十年内我必然是那1%——嘿嘿,哪里有什么必然。最终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赌局上的输家。互联网行业聚集了最聪明,最勤奋的一部分人,有着公平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同时也注定了1%的存活几率。你的青春在这里耗尽,你的产品在这里凋零。
    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特征就是「快」,快速迭代多次试错,内部对产品虽然也有长线愿景与目标,但很多时候产品的形态是根据用户的反馈、竞品的发展、产业的趋势以及实现的技术快速调整的。而在惠普打印机部门这种做消费类电子的集团里产品生命周期以年计算,3 年乃至 5 年后的设计都会有严密的规划,因此流程会比较细致,而从软件到硬件的设计、开发团队在世界各地,设计工作中不得不把很多环节都文档化,并且花很多时间在沟通上。
    看微信各版本的迭代更新,从kik类似的文字类分享,到对图片分享探索失败,V2.0才找到了主要的语音分享功能,结合LBS和QQ的资源完成了用户积累引爆点增长,然后自然的推出sns服务,到开放平台下一盘很大的棋,现在移动分享方面包揽所有方式。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产品迅速的迭代,建立壁垒,开放平台的过程。没有资源做不成此事,但是没有对产品功能的把握或者在发现产品功能推出后不被认可不能及时回转都可能失去用户导致产品失败。 用户为王的互联时代,不得不说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影响世界的产品的确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很多人找不到目标,其实不是不想有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所以,再次结合我自己从社交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尝试和激励。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爱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您的创意是否有人做过,如果有类似的app,那就要多多考虑,争取超越并且有一些独特的优化设计在其中。ps: 13年IOS 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为435,000,应该说各个方面行业都涵盖了。大多数的创意都能在store里面找到类似的应用,能有一些独特的竞争点还是十分必须的,也是获取用户的关键。
    使用习惯和态度研究是市场调研过程中一套非常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文中案例关于市场竞争情况研究是其一个简单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购买习惯的研究,分析产品使用者和购买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以及分析品牌引力和产品引力、了解品牌形象和挖掘品牌的优势和弱点,为处于激烈竞争市场的产品准确定位、寻找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关于其它方面的案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
    组织团队观看了周鸿祎的那期《天天向上》,学习如何见缝插针的推销自家产品、如何对比性的夸赞自家产品、如何场景化的介绍自家产品,这点确实牛逼的,要虚心学习!(至于猛烈打压竞争对手这点就算了,不学也罢。)
    说得危险耸听一些,想一开始就做强关系,除了腾讯,其他企业基本上机会很小。就更不用说创业公司了。个中原因,相信很多人都能体会。所以,怎么做强关系,在此不描述了。一是研究得比较少,二是我觉得去观察、去使用、去思考腾讯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没有人喜欢犯错误,用户访问到错误页面是不愉快的用户体验,所以要优雅的表达其实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 无论腾讯404的公益温情路线还是美国南方公园的恶搞风格,无非都在诠释这个不小心碰到的炮弹的甜蜜。
    可以吃吗 豆瓣酱可以吃。本文讨论的是豆瓣网(douban.com),我们通过它找到美味;而且,不仅包括美食。 定位: 豆瓣网为用户提供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针对特定对象。它根据用户的口味,帮助用户找到符合口味的东西。 1 :东西包括书影音,以及最新上线的东西和周边生活。公允地讲,豆瓣网的用户也是「东西」,这群人构成的圈子(小组、小站、部落、阿尔法城),以及圈子里蕴含的氛围、话题、活动、内容,都是东西 粗略来看,兴趣和东西可以是一回事。比如羽毛球。若细分,则兴趣不仅包含东西,还指人与东西之间的关联,比如对羽毛球的情感、讨论以及延伸。兴趣们加在一起,反映并影响着用户的口味 每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豆瓣尊重个体,最大化用户价值。 2: 通过「区隔」力图去中心化,让用户始终关注自己最喜欢的,而不让兴趣串台。 3: 很多豆瓣用户也因此骄傲 4 :豆瓣网里的成员,通过兴趣,把东西(广义上,包括东西与成员)串在了一起。这三个元素,组成了豆瓣社区。
    APP发展时期不同,获得用户洞察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任何一个成功的APP必然能够击中用户的某一个或几个痛点。帮助孤身一人的旅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陌生城市的落脚之地,这就是“快捷酒店管家”最为核心的诉求,其背后是对现代人天涯孤旅况味的理解和挖掘。再进一步,它抓住的是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缺失的安全感与日益减弱的计划性。各式智能移动设备使现代人的出行随意轻便,抬腿就走,这一趋势正是“快捷酒店管家”当日预订、当日入住模式的深层支撑。
    “微博营销”自微博的媒体价值凸显以来,已经成为了产品运营推广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销方式,从话题营销到关系营销,从品牌推广到事件曝光,微营销已经无处不在,并且越来越容易通过SNS的关系,传播影响到用户的认知和情感。其中,“微活动”是微博营销中最简单直接的工具,下面结合对有奖转发的介绍,就商麦网在六一期间的微活动CPS效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中国,对产品之间的互相借鉴有着病态的宽容,也有着病态的苛刻。谈及这个话题,首先得对“产品抄袭”下一个定义。问:仿效人家产品独创性,标志性的细节算不算抄袭?答:算,怎么不算。哎哟,糟了。在APP上成为标配的“下拉刷新手势”,源自于Twitter客户端Tweetie的独创性设计,我记得还申请了专利。但你看现在满大街的APP都下拉刷新,甚至苹果自己的iOS6里边也应用了这一手势……
    在互联网领域,产品和运营都是相通的,产品是要给用户提供价值,运营是让用户认识这种价值,它们相互依存,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任何运营都围绕“用户”展开,包括“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说白了就是:让用户过来,并留下。
    移动终端市场越来越热闹了,而传说现在中国每卖10部手机有9部都是android——虽然剩下不到一层的iphone带来的网络有流量比这9成的android用户还多~~恩,很多人都开始转向移动终端设计和开...
    在互联网产品领域,Axure已成为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以及交互设计师的必备工具,从某种程度讲,Axure帮助我们建立低保真模型,便于与用户的需求验证,也帮助我们构思交互细节,使前端和开发人员更容易理解我们的产品;但从另一方面讲,Axure绑架了我们的思维,让很多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养成了“无Axure不设计”的恶习,忽略了用户故事、功能规格和信息架构,甚至走入“为了用Axure而用的误区”,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产品的硬伤。因此,提醒为Axure着迷的产品经理:在熟练使用2B铅笔前,请不要打开Axure。
    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但是不可能对所有技术都精通;所以产品经理要学会忽视细节,去了解产品用到的技术的原理和本质;重点留意一些特殊的技术细节,比如影响可能性的边界、影响开发时间的黑洞。
    作为产品设计而言,如何通过设计去表达这种信任感,去向用户传递“我是真诚的”,我是“可被信赖的”着实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在快捷酒店管家的产品发展过程中,有几次我们走了弯路,最终才在产品设计的信任感上略有小成,记录一下,算是反思。
    一次针对轻博客发展方向的探讨,仅作记录。 到底是博客,还是社区? 其实,这个产品没有一个本质或者唯一的答案,不能将其百分之百栓死在一个定位上,所以,绝对是博客,或者绝对是社区,或者绝对是媒体,都不正确。同问,豆瓣是书影音工具还是社区?微博是媒体还是社区?大众点评是查询美食的工具,还是挖掘草根力量点评美食的社区?无论说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绝对。 轻博客朝着社区做?还是照着博客做?其实可以换一个问法。 有些人,把它当纯粹的记录工具来用。有些人,把它当做官方信息发布,对外宣传这个链接。有些人,不仅当做博客,而且展示作品给其他人,与其他人互动交流。那么,我们考虑一下,以上几种用法,哪一种对我们更有价值?或者说,对产品更有贡献?
    

亚马逊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推荐,咱们做不了,在中国做电商,还是要倚赖促销活动的刺激。所以,就要细心分析以往促销活动的各项数据,如活动页面浏览量、成单量、对整站的间接促进等,可以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分析表,相信数据,一定能反映出一个趋势,告诉你什么样的活动最吸引人,效果最佳。得出结论,放手去做就好了。

[ 共342篇文章 ][ 第3页/共18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